□郝杰
乌海金融监管分局坚守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立足资源型城市转型实际,聚焦产业升级、普惠小微、风险保障等领域,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关键环节,积极探索“监管引领、靶向发力、特色赋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聚焦产业升级主阵地
乌海金融监管分局紧扣金融“五篇大文章”与内蒙古自治区“五大任务”,结合乌海转型需求,精准落实金融支持政策,细化措施支撑高质量发展。组织召开专题培训会、政金企对接会等,出台金融高质量发展20条举措,综合运用调研走访、监管通报、座谈宣导,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
为破解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难”的瓶颈,乌海金融监管分局联合科技部门筛选建立“科创企业名单”,推送至银行机构。邮储银行(601658)乌海市分行积极对接名单内企业,为一家专精特新企业办理线上电费证业务,实现融资放款后电费自动销账,对比传统贷款,效率提升70%以上,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外,积极引导财险机构发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科技保险,提供风险保障达30.77亿元,为产业技术创新提供坚实保障。
疏通普惠金融“毛细血管”
乌海金融监管分局扎实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生效,推进普惠金融服务“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通过线上线下(300959)协同走访、精准对接需求,为小微企业和市场主体引入金融活水。目前,该机制已为5159户次企业授信35.02亿元。开展的“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累计走访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家庭农场等46244户,主动送金融服务上门,有效延伸服务触角。
为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指导辖内金融机构创新推出“水权贷”,将政府主管部门核定后、具有市场价值的节水指标作为重要增信依据或质押标的进行融资。该产品自推出以来,已累计发放贷款6000万元。针对企业面临的电费集中缴纳导致的短期流动资金压力,推动蒙商银行乌海分行创新推出“电能通”电费专项贷款产品,向两家企业投放贷款1.4亿元,有效纾解了电费集中支付压力。围绕“乌海葡萄”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推动金融机构深耕产业链,有效提升葡萄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效益,激活了文旅新动能,形成了“以旅带农、以农促旅”的良性循环。
筑牢风险保障双防线
作为工业重镇,安全生产和民生保障是乌海发展的基石。针对辖区内化工、能源等高风险行业企业集中的特点,乌海金融监管分局大力推动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提质扩面,特别强化其事故预防服务功能。督促人保财险乌海分公司、平安产险乌海分公司等承保机构聘请专业第三方力量,为投保企业提供常态化风险隐患排查服务。通过培养员工安全技能、构建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机制,实现从“规模以上企业”到“小微企业”的全覆盖。全市安责险为重点工业企业提供超2000亿元的风险保障,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发挥了风险减量作用。
为夯实民生保障基础,助力农业稳产增收,乌海金融监管分局持续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质。2025年以来,辖内保险机构为葡萄、温室大棚作物、奶牛等提供风险保障,累计赔付额同比大幅增长7.5倍,及时弥补种植养殖户受大风灾害、冰冻灾害等影响所带来的损失。针对葡萄等特色农产品,引导中华联合财险乌海中心支公司创新保险产品,为近2万亩葡萄提供了2000万元的风险保障,有效稳定了种植户收益预期,强力守护“乌海葡萄”金字招牌。
(作者系乌海金融监管分局党委书记、局长)现货杠杆怎么算盈亏